检测原理与技术优势:采用背景抑制技术(通过 CMOS 图像传感器与专用算法,精准区分目标物体与背景),无需调整检测距离即可忽略背景(如输送带、机架),仅对设定范围内的目标物体响应;支持检测透明物体(如玻璃、塑料薄膜)、高反光物体(如金属箔、抛光零件)及深色物体(如黑色塑料),检测无盲区,误触发率极低。
检测范围与精度:有效检测距离为0-1000mm(针对标准白色物体,反射率 85%),检测精度 ±2mm(距离≤500mm 时)、±5mm(距离>500mm 时),重复定位精度≤1mm,满足高精度定位场景(如电子元件装配定位);最小检测物体尺寸为 Φ3mm(小物体检测能力强,适配微型零件检测)。
输出类型与响应速度:支持 NPN/PNP 双输出模式(可通过内部拨码开关切换),输出状态可选常开(NO)/ 常闭(NC),额定开关容量 DC 30V/200mA,可直接驱动小型继电器、指示灯或接入 PLC 数字输入模块;响应时间≤1ms,可满足高速生产线(如每分钟 200 次以上检测频率)的动态检测需求。
供电规格:支持 DC 12-24V 宽压供电(兼容工业常用 DC 24V 控制系统),静态功耗≤20mA,工作功耗≤30mA,低功耗设计可减少配电箱散热压力,适配电池供电的移动检测设备(如临时质检台)。
防护与耐用性:外壳采用高强度 ABS 工程塑料(阻燃等级 UL94 V-0),表面经防刮擦处理,抗冲击性能达 10J(符合 IEC 60068-2-27 标准);防护等级达IP67,可防尘且耐受短时浸水(1m 水深 30 分钟内无损坏),适应潮湿(如食品加工车间清洗环境)、多粉尘(如塑料造粒车间)的工业场景;传感器尺寸为 40mm×30mm×18mm(长 × 宽 × 高),体积小巧,适配紧凑安装空间(如设备内部狭小检测位)。
环境耐受范围:工作温度范围 - 10℃~+55℃(低温环境下无需预热即可启动,高温环境下性能稳定无衰减),相对湿度≤95%(无凝露),抗电磁干扰等级符合 EN 61000-6-2 标准(可在变频器、伺服电机旁稳定工作,干扰间距≥20cm),抗光干扰能力达 10000 lux(直射阳光环境下无检测异常)。
智能调节功能:具备自动增益调节(根据物体反射率自动优化检测灵敏度,无需人工频繁校准)与背景学习功能(长按学习键 3 秒,即可记忆当前背景,后续检测时自动忽略该背景),简化调试流程,降低操作难度。
状态指示与诊断:配备 3 色 LED 指示灯(电源灯:绿色,常亮表示供电正常;检测灯:红色,检测到物体时常亮;故障灯:黄色,出现过流、短路或背景异常时闪烁),故障状态直观可见,便于快速排查问题;部分型号支持 IO-Link 通信(可选配),可通过上位机实时监控传感器工作参数(如检测距离、灵敏度),实现远程调试与故障诊断。
安装灵活性:支持面板安装、支架安装两种方式,配备 M3 安装孔(间距 25mm),可搭配 L 型金属支架(厚度≥1mm)或面板固定卡扣,安装角度可 ±180° 调整(水平 / 垂直方向均可灵活定位),适配不同检测角度需求(如水平检测输送带物料、垂直检测货架货物)。
工具与材料:
工具:十字螺丝刀(规格 PH1,适配传感器接线端子与安装螺丝)、剥线钳(剥线范围 0.2-0.5mm²,避免损伤芯线)、万用表(用于检测电源电压与线路通断)、电钻(若需打孔安装,钻头直径 3.2mm,适配 M3 安装螺丝)、水平仪(辅助调整安装角度,确保检测精度);
材料:L 型安装支架(可选,金属材质优先,防锈耐用)、M3×8mm 自攻螺丝(用于固定传感器与支架)、RVVP 屏蔽电缆(型号 RVVP 4×0.3mm²,长度根据安装距离确定,建议不超过 10m,避免信号衰减)、绝缘胶带(PVC 材质,用于包裹接线处)、扎带(整理线缆,防止杂乱)。
环境与安全检查:
确认安装区域无强电磁干扰源(如大功率变频器、高频焊接设备,间距需≥30cm),避免干扰导致检测信号波动;
检查检测路径是否有遮挡物(如设备管线、杂物),确保目标物体运动轨迹,传感器发射端与检测区域无粉尘堆积(粉尘会削弱光信号,影响检测精度);
断开设备总电源与传感器供电回路,悬挂 “设备检修,禁止合闸" 警示牌,防止触电事故;核对传感器型号(BGS-2S10CN)与设计需求一致,检查外壳是否破损、镜头(发射 / 接收端)是否洁净(若有油污或粉尘,用无尘软布蘸酒精轻轻擦拭)、线缆是否断裂。
安装位置确定:
根据检测需求调整传感器与目标物体的相对位置:检测距离需控制在 0-1000mm 范围内(建议预留 10% 余量,如实际检测物体距离设为 900mm,避免因设备振动导致距离超出范围);传感器发射端轴线与目标物体表面夹角≤10°(夹角过大会导致反射光减弱,检测精度下降),确保光信号垂直或接近垂直照射目标物体;
若检测透明物体(如玻璃片),需将传感器安装在物体侧面(而非正上方),避免光信号直接穿透物体导致检测失效;若检测高反光物体(如金属零件),可适当倾斜传感器(夹角 5°-10°),减少镜面反射对接收端的干扰。
固定安装:
面板安装:在设备面板上钻 2 个间距 25mm、直径 3.2mm 的安装孔,将传感器贴合面板,用 M3×8mm 自攻螺丝穿过安装孔拧紧固定,拧紧力矩控制在 0.5-0.8N・m,避免用力过猛损坏外壳;
支架安装:先将 L 型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架上(确保支架无晃动),再将传感器用 M3 螺丝固定在支架上,通过水平仪调整传感器角度,确保检测方向与目标物体运动轨迹匹配,最后拧紧螺丝锁定位置。
线缆处理与线序区分:
剥线:用剥线钳剥去电缆端部约 15mm 外皮,露出 4 根芯线(棕色、蓝色、黑色、白色,具体线序以产品说明书为准),剥去每根芯线约 5mm 绝缘层,将多股芯线拧紧,防止松散;
标准线序定义:
棕色线(V+):连接直流电源正极(DC 12-24V+);
蓝色线(GND):连接直流电源负极(DC 12-24V-);
黑色线(OUT1):主输出端(NPN/PNP 可切换,默认 NPN 输出),连接 PLC 数字输入端子或负载;
白色线(OUT2/SET):辅助输出端(部分型号为设置线,用于背景学习或模式切换,具体功能需参考说明书)。
接线固定与防护:
打开传感器顶部的接线盖(通过十字螺丝刀拧下固定螺丝),将棕色线、蓝色线、黑色线、白色线分别插入对应端子孔,用螺丝刀拧紧端子螺丝(扭矩 0.3-0.5N・m),轻轻拉扯线缆,确认无松动(松动会导致接触不良,影响信号输出);
若接入 PLC 系统,建议在电源回路串联 1A 保险丝(防止电源过流损坏传感器),输出回路可并联 1kΩ 下拉电阻(NPN 输出)或上拉电阻(PNP 输出),提升信号稳定性;
接线完成后,用绝缘胶带包裹接线端子(防止裸露芯线短路),将线缆沿设备机架整理,用扎带每隔 15-20cm 固定一处,避免线缆悬空或被设备运动部件拉扯;线缆弯曲半径≥15mm,防止内部芯线断裂或屏蔽层损坏。
线路核查:用万用表通断档检测电源回路(棕色 - 蓝色线),电阻应无穷大(无短路);检测输出回路(黑色 - 蓝色线,NPN 输出模式下),未检测物体时应为高电平(接近电源电压),用标准目标物体(白色卡纸,反射率 85%)遮挡检测区域时,应为低电平(接近 0V);若为 PNP 输出模式,电平状态相反;
机械检查:手动推动目标物体模拟运动轨迹,观察传感器与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检测要求,传感器固定是否牢固(无晃动或位移),镜头是否洁净无遮挡。
基础功能调试:
接通 DC 24V 电源,观察电源灯(绿色)是否常亮,若不亮,立即断电检查电源接线(正负极是否接反、电压是否达标);
背景学习:将目标物体移至检测范围外,长按传感器侧面 “LEARN" 学习键 3 秒(故障灯闪烁 2 次后熄灭),完成背景学习(传感器记忆当前背景,后续检测时自动忽略该背景);若背景环境变化(如更换输送带),需重新执行背景学习;
灵敏度校准:将标准目标物体(如 Φ5mm 金属球)置于检测距离中点,观察检测灯(红色)是否常亮,若不亮,顺时针旋转传感器侧面灵敏度旋钮(增强灵敏度),直至检测灯稳定亮起;若存在误触发(无物体时检测灯亮),逆时针旋转旋钮(降低灵敏度),直至误触发消除。
性能验证:
距离精度测试:将目标物体分别置于检测范围的 25%、50%、75%、100% 位置,用卷尺测量实际距离与传感器显示距离(部分型号带数码管显示),偏差应≤±5mm,若偏差过大,调整安装角度或重新校准灵敏度;
动态检测测试:启动设备,让目标物体以实际工作速度(如流水线输送速度 1.5m/s)通过检测区域,连续测试 100 次,记录检测准确率(应达到 100%,无漏检、误检);若存在漏检,检查物体运动是否超出检测范围、灵敏度是否过低,若存在误检,检查背景是否有反光干扰、是否重新执行背景学习;
特殊物体检测测试:针对透明物体(如玻璃片),将传感器倾斜 5°-10° 安装,测试检测稳定性(连续检测 50 次,无异常);针对高反光物体(如抛光金属件),开启传感器 “高反光抑制模式"(通过拨码开关设置),避免反光导致的检测失效。
定期清洁:每周用无尘软布擦拭传感器镜头(发射 / 接收端),去除粉尘、油污(若油污严重,用软布蘸酒精轻轻擦拭,避免使用硬布或腐蚀性清洁剂,防止划伤镜头);每月清洁传感器外壳与接线端子,去除堆积的粉尘,防止粉尘进入内部影响电路;
定期检查:每月检查传感器固定状态(安装螺丝是否松动)、线缆是否破损(外皮是否开裂、屏蔽层是否裸露)、接线端子是否氧化(若氧化,用细砂纸轻轻打磨,涂抹抗氧化剂);每季度检查检测精度(用标准物体校准,偏差超过 ±10% 时重新调试);
环境适应性维护:在潮湿环境(如食品加工车间),每月检查传感器防护密封是否完好(接线盖密封圈是否老化),若密封圈老化,及时更换同规格密封圈;在多粉尘环境(如水泥加工车间),可在传感器外部加装防尘罩(确保不遮挡镜头),减少粉尘附着。
电源灯不亮,无任何输出:
原因:电源未接通(线缆断裂、端子松动)、电源电压过低(低于 12V)、传感器内部电源模块损坏;
解决: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(确保 12-24V),修复断裂线缆,重新紧固端子;若电源正常仍无反应,更换同型号传感器。
检测到物体时无输出(检测灯不亮):
原因:检测距离超出范围(物体距离>1000mm)、灵敏度过低(未校准或旋钮位置错误)、镜头被遮挡(粉尘、油污覆盖)、目标物体反射率过低(如黑色海绵,反射率<5%);
解决:调整传感器与物体间距至 0-1000mm,顺时针旋转灵敏度旋钮增强灵敏度,清洁镜头;若物体反射率过低,更换为高灵敏度型号或加装反光板(部分场景适用)。
无物体时误输出(检测灯常亮):
原因:背景未学习(未执行背景学习步骤,传感器误将背景识别为目标)、背景有反光干扰(如输送带为不锈钢材质,反光较强)、电磁干扰(靠近变频器、电机);
解决:重新执行背景学习步骤,在反光背景表面粘贴哑光胶带(降低反光率),将传感器远离干扰源(间距≥30cm)或更换带双层屏蔽的线缆。
输出信号不稳定(检测灯闪烁):
原因:检测距离接近极限值(物体距离在 1000mm 左右,信号较弱)、电源电压波动(电压波动范围>±10%)、线缆接触不良(端子松动或屏蔽层接地不良);
解决:调整传感器与物体间距至 800mm 以内(远离极限值),在电源端加装稳压模块(确保电压稳定),重新紧固端子并将线缆屏蔽层单端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。
包装行业:用于自动包装机的物料有无检测,如检测包装膜是否到位(透明塑料膜检测)、包装盒是否放置在输送带上(不透明纸盒检测),若物料缺失,输出信号触发停机报警,避免空包产生;
电子行业:在 SMT 贴片生产线中,检测 PCB 板是否精准定位(小尺寸 PCB 板,尺寸≤50mm×50mm)、电子元件(如电阻、电容)是否贴装到位,确保贴片精度,减少废品率;
汽车零部件行业:检测汽车零部件(如轴承、螺栓)的装配状态,如检测发动机缸体上的螺栓是否安装(高反光金属螺栓检测),若螺栓缺失,输出信号触发返工提示,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;
食品饮料行业:在瓶装饮料生产线中,检测瓶盖是否拧紧(透明瓶盖检测)、瓶身是否有标签(不透明纸质标签检测),若瓶盖未拧紧或标签缺失,输出信号触发分拣机构将不合格产品剔除;
仓储物流行业:安装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堆垛机上,检测货叉上的托盘是否存在(木质 / 塑料托盘检测)、货物是否超出托盘范围(防止堆垛时碰撞货架),确保堆垛机安全运行。